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懂得詮釋人生讓生命加分

如以各種食物或產品的保存期限來說明人類的壽命的話,

每個人的生命長度,大概都差不多,

通常不超過百歲,在這個有點短又不太短的歲月裡,

怎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其實每個人都在思索著,只是少數人找到答案,

而大部分的人都是隨波逐留,

並不認為自己活者有何意義,

因此在找不到人生的目的與方向時,

自殺的念頭,經常就會盤踞在心裡,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以服務為目的,

當你要服務他人時,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專業技能,

才能使你的服務達到客戶滿意的程度。

以表演團體為例,在台灣被認為賺不到錢的行業,

從事這種行業的人,

通常會被歸類跟舞蹈家、畫家、哲學家等冷門科系的人一般,

被認為的是沒出息的那一類,

因為人們先求溫飽之後,才會想到精神上的需求,

這也就是古人會說:

「倉廩足知榮辱,衣食足知禮節」的意涵所在。

表演工作者,是以其肢體動作,來詮釋其所要表現的意涵,

如以服務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對人們心靈的滋養或沉澱,

在台灣雖然有很多的表演團體,

像是雲門舞集、優人神鼓、紙風車劇團等等,

這些團體除有深厚的詮釋能力外,

更透過無形的感動力量,將其要表達的內涵,

傳遞到台灣的每個地方甚至全世界,

讓每個靈魂的沉靜在它的意境中,

這可看出服務是可以多層次的。

以雲門舞集的「行草三部曲」為例,

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探究其原因是因為從小就覺得正體字很好看,

不知不覺中很喜歡寫書法,

但自從發現電腦也能寫出漂亮的正體字以後,

對它喜好雖然減低很多,但心理上還是喜歡,

因此當雲門舞集推出這部作品時,

還真的覺得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先生,

已經將西方現代舞不停跑跳、伸展的西方語系的表現形態,

從生活中體悟出,必須尋找自己東方色彩的靈動語系,

以太極「運氣」推展出表現書法氣韻,

再從「行草」的飽滿莊重、「行草貳」的空靈留白、

「狂草」的全然奔馳,構成了「行草三部曲」,

從這套作品,

我們真正看到雲門展現東方身體美學的意境,

這就是真正懂得詮釋,所展現的魅力。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尋找自我優勢,創造生命利基

是劣勢還是優勢,就看你是以甚麼角度來看,

如果說自己是一無是處,

這根本就是對自己還不夠瞭解,才會有這種說詞,

才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優勢,

因此用心體會自己的天賦及喜好,變得就很重要,

如果僅僅隨著世俗認同的眼光,

來從事大家所認同的工作或事物,

這類的人通常無法走出,人生的宿命,

更無從分辨自己的優勢或劣勢,

其實有這麼一個說法是,「個性決定你的命運」,

但只要能分辨出自我的個性,順著這性,

養成一些好習性,難保你會不知道自己優劣在哪裡,

縱使是劣勢,亦有反轉勝的可能。

以Beaujolais(薄酒萊)為例,

它是由劣質土壤種植出來的葡萄,

所釀出的酒,像果汁,口味淡,也不耐放,

也無法愈陳愈香,

跟法國其他著名葡萄酒並無法相提並論,

但它們所強調的並不是以出產年分,

而是強調它的新鮮度,宣稱這個酒要新鮮才迷人,

特別將每年11月第3個星期四訂為開瓶之日,

並邀請各地名流仕紳共襄盛舉,

結果打出名號,反而成為大家新寵。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你是否看見你的未來

「看不見未來的人,終將會被未來所淹沒。」

這是我一直思考的一句話,其所代表著,

當你無法看清楚未來的發展趨勢,

你將無法提早佈局與因應,最終將會被時代所淘汰。

以相機的傳統膠片為例,

當柯達公司所生產的柯達克羅姆膠捲(Kodachrome),

這款曾在74年前由柯達推出的首批彩色膠捲,

曾引領風潮全球市場幾十年之後,隨著數位化風暴,

傳統膠片市場被數位產品蠶食和取代,

膠片產業也逐漸淪為一個「夕陽產業」,

一些來不及轉型的企業(例如KONICA)甚至已經被時代所淘汰。

經典畫面之一,以1985年刊登在(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上的

(阿富汗少女)照片(攝影師史蒂夫•麥凱瑞拍攝),

就是以傳統膠片所拍攝之。

這就說明了,是否能看見未來,將會決定你往後的命運。


----------------------------------------------------------------------------


十七年戰火歲月麥凱瑞尋獲當年阿富汗少女


 一九八四年的阿富汗少女(圖左)在戰火中生活十七年後的二○○二年(圖右)再度與攝影師麥凱瑞重逢。(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圖片提供)
〔記者郭孟君╱台北報導〕
 她這輩子只拍過兩次照片:第一次是十七年前,攝影師史提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在巴基斯坦邊境的阿富汗難民營裡,捕捉到她懾人的綠色雙瞳中,對無情戰火的驚懼與控訴。這幀照片在一九八五年六月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不知名的少女頓時成了阿富汗難民的象徵。
 「十七年來,每天都有人問我,她是誰?人在哪裡?還活著嗎?怎樣才能幫助她?」長久拍攝戰爭主題的麥凱瑞說,「某種形式上,我已經跟她一起生活了十七年;她啟發世人記取戰爭的教訓,但過了這麼久,她是不是還活著?」於是麥凱瑞今年一月回到巴基斯坦,在當年的拍攝地點尋找她的下落。經過多方打探連繫,還動用先進的虹膜和面部識別技術,才確認她就是莎爾巴特.古拉(Sharbat Gula)。
 年約廿八歲的古拉是個嚴守伊斯蘭教義的普什圖族人。十七年前父母雙亡的她在見到麥凱瑞後不久就結婚了,現與丈夫住在阿富汗一個偏遠的村落中,育有三女。在今年一月以前,她從沒看過自己那張撼動人心的照片,更對引發世界關注一事毫無所知。麥凱瑞對重逢則感到十分震驚,因為年輕的古拉,卻有一張像皮革般粗糙的臉:「看得出來她的生活充滿痛苦和掙扎;持續廿三年的內戰對每個阿富汗人民來說,都是一場噩夢般的悲劇。」相隔十七年後,麥凱瑞為古拉拍了她生平第二次照片,她銳利的眼神依然散發著撼人的力量。
 古拉對拍照未收分文,但她知道,她的三個女兒可能有機會去上學了。對發動這件尋人任務的麥凱瑞而言,看到古拉活著並不是這則報導的圓滿結局,「它只是其中一個章節而已」,麥凱瑞也表示未來將持續協助古拉和她的女兒。由於古拉已經成為阿富汗婦女和兒童苦難的象徵,因此國家地理學會將成立一項「國家地理阿富汗少女基金」,幫助阿富汗女性得到受教育的機會。這段跨越十七年的尋人歷程,三月廿四日晚上九點將在全亞洲國家地理頻道同步播出,並且刊登在四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詳情亦可上網:www.ng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