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從觀光規劃願景到執行(一)

作者嚴長壽在提到觀光規劃之前,

先提出下面這四個問題,也指出五點因應方向:

例如1、顧客是誰?他需要甚麼?2、我有甚麼資源?

和別人相比,哪一項是我的優勢?

3、如何包裝出顧客需要的產品?

4、要用甚麼方法行銷?

在因應方向上,也提出五點面向,

供大家來做為執行上的思考方向:例如:

1、認識自己的產品面向:指深入觀察對象旅客,

尋找自己和對方在文化上的差異與優點。

2、瞭解觀光客旅遊心態與演進面向:

第一階段的走馬看花、第二階段的深度旅遊,

以及第三階段的無期無為。

3、分析旅客市場面向:

可區分為國內、區域以及國際旅客。

4、包裝產品面向:先找尋優勢,

即對不同的客層,找出主要可吸引他們的特色;

再來厚實基礎,即加強人的訓練、產品的整合;

接下來就是創意包裝,

即以領先趨勢的思維,包裝相關旅遊內容。

5、行銷推廣面向:

開發期,以尋找關鍵影響人;

強力宣傳期,係利用各種媒體通路全力行銷;

成熟期,隨時提醒消費者最新資訊與產品。

其中我認為這些規劃公式上,

有一點要瞭解兩點要加強的部份,

是第2點瞭解觀光客旅遊心態與演進,

要加強的是台灣最為缺乏的面向,

也就是第4、5點的產品包裝及行銷推廣的部份。

在第2點觀光客的演進上,

可區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的觀光客的旅遊心態是,

就是希望去的國家愈多愈好,

最好能一次看遍所有知名景點,

這個階段的特色是,抱著累積紀錄的心情,

每到一個景點之後,快速瀏覽一番,

就開始拍照留念,代表著到此一遊,

接下來就是買紀念品,然後趕緊上車,

轉往下一個行程,這種旅遊行程,

我通常戲稱為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行程。

第二階段觀光客的特徵是,

對前往的國家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出發前多半做過詳盡的功課,

觀察的面向也更廣,可說是深度旅遊。

例如喜好建築的人,通常規劃去歐洲來個「建築之旅」;

愛好古蹟的人,可以去吳哥窟、埃及,來個「古蹟之旅」;

想體驗自然生態,就到非洲看野生動物,來個「野蠻之旅」。

第三階段的旅客,也不純然可稱為觀光客,

因為他們是要減輕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而來的,

並認為適度的放鬆有助於工作產值的提升,

轉換原有工作環境,

藉由旅行體驗截然不同的當地風光與民情,

暫時擺脫原有環境的壓力,找回更大的動能。

通常這階段的旅遊型態是以「生活旅遊」為重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